舍已救学生 教师好榜样——刘品鑫
作者:时间:2021-04-06

刘品鑫烈士(1922-1946)

刘品鑫,呈贡县人。1922年8月,刘品鑫诞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兄妹4人,品鑫排行第二,其父体弱多病,弟妹年幼,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勤劳俭朴、坚韧不拔的精神,孕育着品鑫的成长。

1938年,因家境贫寒,品鑫未读完小学就辍学了,为找个谋生之地,他到云南造币厂当学徒。在学徒期间,由于不愿忍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工头的压迫剥削虐待,就向母亲提出回家读书。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情,就将品鑫接回家来,更加节衣缩食地供其读书。

1939年春,品鑫考入呈贡中学初三班,初入学时,学习上很吃力。然而,他有一种知难而进,顽强奋斗的精神毅力,他早起晚睡,刻苦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1940年,呈贡中学聘请西南联大学生、共产党员许唯宁、陈宜平任教。他们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使沉睡的呈贡中学一展生机、朝气蓬勃。刘品鑫受到革命思想的陶冶,首批参加了许、陈两位教师秘密组织的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后改称社会科学研究会。翌年元月,经许、陈两位教师介绍,刘品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是呈贡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

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关心同学的成长和进步,先后介绍同班几位同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了一批同学加入“社会科学研究会”。他指导学习革命理论,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引导三班大多数同学追求革命真理,公开抵制国民党的奴化教育。

1941年秋,品鑫越级考入云南省立昆华中学。学校为防止日机轰炸,疏散到澄江县上课。他组织同学学习马列主义,党的抗日主张和进步书报杂志,指导开展学运工作。学校迁回昆明后,他串联呈贡籍在昆明的大中学生,筹建呈贡中学(简师)校友会,创办《群声》会刊,宣传抗日形势,揭露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实,以唤醒人民群众。同时,他改组了呈贡旅省同乡会、同学会,使这些组织的领导权掌握在进步群众手中,党组织通过这些进步的组织,团结各阶层人士,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合法斗争。

1944年秋,品鑫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他借宿北门街一同学家中,作为与省工委领导的联络点,发动各种进步组织参加和支持昆明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年冬季,日本侵略军已侵入贵州的独山,品鑫积极响应和执行中共云南省工委关于到农村发动群众,准备抗日游击武装斗争的指示,动员呈贡在昆党员和进步青年下乡,到呈贡边远山区建立了八个抗日游击据点。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派疯狂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省工委派刘品鑫同志离开云大到巧家县组织反蒋武装斗争工作。1946年春,他又被派到宣威县宝山地区,以在宝山中学教书为掩护,进行组织反蒋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同年四月,他带领学生到该地区的绿茵塘游泳,因一学生溺水,他与黄荣(共产党员)两人一起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抢救,不幸牺牲,时年方23岁。

(中共呈贡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