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僧先生与《答田岛书》
作者:郭  静时间:2022-11-09

江逢僧先生是云大中文系的教授。先后主讲现代文选、语法修辞、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诗经研究等课程。江逢僧先生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对学生既要求严格,又对他们十分关心爱护。不论课堂内外,或有所问,必耐心解答。如有学生活动邀请他参加,他定不推辞,因而深受学生爱戴。


2018年3月,听说江懋昌老师保存着一枚他父亲江逢僧先生的微雕印章,并愿意捐给学校保存。这枚印章因是抗战纪念物,且印章柱体上微雕内容据说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而与众不同。经与江老师电话约定后去他家取,江老师及夫人张淑君主任热情接待了我,并给我讲述了这枚印章的故事。

江老师说:“1940年,父亲应李根源先生举荐到腾冲中学任教,我们便随父亲到了腾冲。1942年5月,日本人攻占腾冲, 父亲便带领学生到界头参加游击队,又随母亲到了铜鼓,后转到永平县。1943年日军占领腾冲的最高指挥官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写了一封信给腾冲县县长张问德劝降,张问德收到信后,请爱国知识分子刘汝楫和我父亲讨论如何回信,经商定《答田岛书》由我父亲和刘汝楫起草,县长秘书费云章、民政科熊文定负责协助找资料,文稿形成后张县长亲自审核修订。我父亲从小就喜爱唐代陆贽的为人和他的文章模式——‘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所以《答田岛书》才写成了伸张中华民族爱国正气、掷地有声大快人心的讨敌檄文。当《答田岛书》全文登上全国各大报刊头条时,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全面抗日的热情。1944年9月腾冲收复, 完成了抗日战士们的心愿,在腾冲光复的第三天,我父亲离开腾冲,赴永平与家人团聚。永平县县长慕我父亲文才,聘请父亲修《永平县志》。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我们从永平回到昆明, 受到在昆明的安徽同乡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并以具有微雕《孙中山先生遗嘱》的印章作为抗战胜利的纪念品送给我父亲。但因微雕字体太小,从未考证过微雕内容。”

江老师表示,这枚印章高5.4厘米,宽1.5厘米,微黄色,柱体正面刻有“题快雪帖”字样,柱体右侧是一幅画,左侧即微雕内容。从外形上看跟其他印章没有太大区别。拿到印章以后, 曾想尽各种办法想弄清楚微雕内容,用放大镜放大,看不清、看不懂,又请同仁考证,终于弄清字体稍大的一行为:“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其他字体很小的内容经蒙自书法家段冰博士确认后,才得知全部内容。原来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云:

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惟右军快雪大令送梨二帖乃是手墨余皆双钩廓填耳宋人双钩最精出米南宫所临者往往乱真故前代名贤不复辩论槩以为神品其确然无疑独快雪送梨元赏之士自能鉴定定不可与皮相耳食者论也送梨已归王敬美此帖卖画者卢生携来吴中余倾囊购得之欲为幼儿营负郭新都吴用卿以三百锾售去今复为延伯所有神物去来但贵得所不落沙吒利手幸矣在彼在此奚必置意考宣和书谱此卷曾入天府后归贾师宪又尝为米老所藏米自有跋今在韩太仆家因延伯命题并述其流传辗转若此己酉七月卄七日太原王穉登谨书又汪道□□①云万厯己酉八月十有九日新安汪道□□ 敬观于秦淮之水阁是日清秋和适钟山致爽得见无上法书真迹真百年中一大快也又文震亨□云余壻于太原氏故徴君所藏卷轴无不寓目当时极珍重此帖筑亭贮之即以快雪名每风日晴美出以示客赏玩弥日不厌后归用卿氏不无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之恨徵君游道山后余从用卿所复时得展玩可谓与此帖有缘不至如马□扣西州门时也因题而归之若夫王嫱西子之美丽有目共识更无藉余之扬许矣吴郡雁门文震亨记又吴廷□云余与刘司□□ 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司□□罢官而归余往视两畨欢倍畴昔余后复偕司□□至云间携余古玩近千金余以他事稽迟海上而司□□舟行矣遂不得别余又善病又不能往楚越二年闻司隶仙逝矣司□□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独注念于余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皆云为人攫去又问快雪帖安在则云存还与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赈以物偿余前千金值快雪帖亦在其中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余临终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竒士不期吴门擕去之物复为合浦之珠展卷三叹因记颠末嗟嗟此帖在朱成国处每谈为墨宝之冠后流传吴下复归余手将来又不知归谁天下竒物自有神□倘多宝数百年于馀清斋中足矣将来摹勒上石此一段情景与司□□高谊同炳千秋可也天啓二年三月望日书于楚舟馀清斋主人记下有吴廷私印一印又江村一印又记语云皇明万历甲辰三月卄八日太原王氏尊生斋重装后有快雪堂图书印一印幅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幅后合缝处


 

印章微雕印章正面


才发现并不是孙中山总理的遗嘱。至此印章上微雕的内容才完全搞清楚。

江先生印章的故事,让我更想进一步了解江逢僧先生在抗战时期毅然弃教从军,成为一名抗日救国的战士,抗战胜利后又重返教学岗位的精彩人生。对此,我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江逢僧,字竹人,1900年出生,安徽旌德人,自幼聪颖好学,酷爱文学,曾系统学习《诗经》《孟子》《左传》《史记》《韩昌黎文集》《资治通鉴》《陆宣公奏议》《昭明文选》等史志经典丛书,刻苦钻研中国古典文学,崇尚教育救国之道。1934年起历任江苏南通中学教员、国立暨南大学讲师、教授。抗战全面爆发后,江逢僧先生应昆明南菁中学校长张邦珍邀请到该校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1940年应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之荐赴腾冲腾越中学任教。1942年5月日军攻陷腾冲,江先生毅然弃家引领青年学子奔赴界头参加抗日游击队。为鼓舞士气,江逢僧积极编写剧本《双役军》《新连升店》等话剧宣传抗日救国。为帮助国民政府抗日远征军十一军团54军预备二师师部移驻界头熟悉当地情况,江逢僧恳请李根源引见师长,欣然当起了不穿军装、不支军饷的师部秘书。他不辞辛劳,不辱使命,志愿引领战士,多次抢渡波涛汹涌的怒江,翻越重峦叠嶂的高黎贡山,和战士们风餐露宿,同舟共济,成为战士心中的儒雅智星。他曾坦诚地告诉战友们:“激于匹夫之义,从戎救国;虽两弃家室,无尤无怨。”

1943年8月,占领腾冲的日军最高行政长官田岛寿嗣致函我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邀请张问德“作一度长日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企图诱降张县长。为揭穿日军阴谋,张问德决定复函痛斥田岛,为此,张县长邀请当时在腾冲的两位爱国知识分子江逢僧和刘汝楫共同起草《答田岛书》;县政府秘书费云章、民政科熊文定负责查找、搜集数据和材料。他们在腾冲界头镇,当时腾冲抗战县政府机关对面刘天向家的一幢简陋的木结构小房屋里,经过几天的商讨、切磋终于完成了初稿,经张问德县长认真修改定稿。一篇大义凛然、尖锐风趣的《答田岛书》(详见文末附录)完成了,这是一份集体创作的抗日檄文!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报道,引起很大轰动。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后来代表蒋介石召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称他为“全国沦陷区500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称赞他是“中国最有气节之读书人”。滇西反攻战期间,江逢僧先生毅然随军跨过怒江,浴血奋战,成为一名坚强的抗日战士。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部强渡怒江,向日军的高黎贡山防线发起全面攻击。远征军用50天的时间突破高黎贡山防线,到达腾冲北部。8月初,中国远征军攻破腾冲城墙,开始与日军进行逐屋争夺的战斗。9月,经过整整4个月的拉锯战,驻防腾冲的日军148连队全军覆没。沦陷两年的腾冲终于光复, 成为抗战以来中国收复的第一座县城,消息传遍全国,中国人莫不欢欣鼓舞。腾冲光复的第三天,江逢僧先生即赴永平与家人团聚。永平县县长仰慕江先生的为人和文彩,聘请他修《永平县志》。

    1945年8月,江先生回到昆明,任云南省政府民政厅秘书,1947年赴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授,1948年返回昆明任五华中学教师。1949年熊庆来校长聘请他任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江先生不但孜孜不倦地工作,而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对青年教师更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他说:“教书就是两件事:一是把书教好,二是做学问;做好学问也是为了教好书,使学生学到更好、更深、更高的学问。”他在教授“诗经研究”时,涉及古代音乐和乐器,为了备好课,完善教材,让学生听懂,他查阅资料、拜访名家、考察古物,亲手绘制各种各样的古乐器图,推敲古代韵律,最后竟整理出一本完整的古代音乐及乐器资料。谈到能否出版时,他说:“有益后人,我心足矣!”江先生研究颇丰,著述有《韩文研究》《孟子论文》《永平县稿志》;论文有《〈诗经·大小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关于〈周颂·嘻嘻〉篇解释的我见》等。

江先生为人正派、刚直不阿,深受同仁信赖,先后被推选为云大工资改革委员、工会委员和工会福利部主任。

江逢僧一生不论是参加滇西抗战,还是教书育人,都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始终率先垂范。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在最后的日子里,他自知即将辞世,犹悔恨不能为国捐躯,口述一首“回首生平同坠絮,抚髀前路已斜阳,早知老年多灾难,孰与当年为国殇”,表明了先生拳拳爱国之心。



附录:

答田岛书

田岛阁下:

来函以腾冲人民痛苦为言,欲借会晤长谈而谋解除。苟我中国犹未遭受侵凌,且与日本犹能保持正常国交关系时,是余必将予以同情之考虑,然事态之演变已使余将予以同情考虑之基础扫除无余。

诚如阁下来书所言,腾冲士循民良,风俗醇厚,实西南第一乐园,大足有为之乡。然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行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与,均属罪行。由于人民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诅咒,而对遭受痛苦之人民予以衷心之同情。

阁下既欲解除腾冲人民之痛苦,余虽不知道阁下解除之计划究将何如,然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将提出之任何计划, 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贡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东京,一如阁下所要求于今日者,余不谈任何军事问题, 亦不带携有武器之兵卫,以与阁下及其同僚相会晤,以致谢腾冲人民痛苦之解除,且必将前往靖国神社,为在腾冲战死之近万日本官兵祈求冥福,并愿在上者苍苍赦其罪行。

苟腾冲仍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 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有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故余拒绝阁下所要求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参考资料:

[1]云南大学馆藏民国档案。

[2]李作新:《松山不碎见英雄、云岭拥翠恋国桢》。

[3]谢本书:《江逢僧参与起草了〈答田岛书〉》。

[4]江懋康:《云南大学志·人物志(一)〈江逢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