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谷,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济特科状元,亦是云南省唯一的状元。曾任浙江提学使。1923年—1931年任私立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中文教授,8年不授薪资。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近代大学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即是袁嘉谷。
袁嘉谷(1872年~1937年),字树五,又字澍圃,晚号屏山居士:石屏县人。1882年入学,每试均名列前茅。后应科试,列第一,学使赏识,咨送经正书院,受教于许印芳、陈荣昌等硕儒,同学中又多优秀之士:良师益友,切磋琢磨,使他获长足进步。1898年到京会试,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参加“强学会”。翌年返滇,在经正书院续读。
1903年,清廷将开经济特科,罗致实用人材。1902年,云贵总督尚书魏光焘推荐嘉谷应试。1903年,他至开封会试和入京殿试,榜发列第一。云南人在全国科举考试中夺魁,始于袁嘉谷。魏光焘书“大魁天下”匾额,悬于聚奎楼上,以表敬佩。
1904年,袁奉派往日本考察教育,兼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在日考察社会事务,对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十分赞叹,一一记之。逾年回京,调为学务处副提调,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国史馆协修。在编译图书局任内,广征博学能文之士聚于一堂,如王国维、高步瀛等均应聘为局员。时清廷废科举,推行学校教育,袁主持编写大、中、小学教科书和参考书。我国学校之有教科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至今通用的“星期"等名词,也是由其新订。
敦煌石室是我国艺术宝库,内秘藏有罕见的汉简和上自公元三世纪,下迄十世纪来的古代文物。这些多而精的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乃至对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有重大价值的不世之宝,秘藏了千余年,光绪年间为守石室王道士发现后,我国人士亦未尝注意。1907年,英国文化间谋斯坦因得知后,入敦煌,利诱王道士,三次劫掠了我国国宝数十箱。这些珍宝到欧洲后,震撼了学术界。1909年法人伯希和又到敦煌诱贿王道士,又掠去1500多件,从西伯利亚运往巴黎,他还带了数十卷到北京,盗宝之事才为人知,消息传开,袁闻讯大惊,立即偕王国维、罗振玉去看,发现乃国之瑰宝,遂速告学部急电敦煌:“凡敦煌窟中一缣一字,均检送来京,不得再失。”清政府才为此而撼动,开始重视,乃动公事追查,敦煌地方官吏马上查究,追回已运至陕西的数千册古籍,由学部收管。此后,清学部又正式拨款令敦煌知县,凡劫余卷子,尽其所有,一律清理、点验,流落民间的,作价收购,解省送京,交北平图书馆整理编目。
清宣统元年,袁任浙江提学使兼布政使,任内推广教育,增设师范、工、医、水产学校及各县小学四千余所。他又与马叙伦评审史学家万斯同《儒林宗派》,翻印流传。太平天国时,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一度散失民间,经征集仅得半数,袁即派人到京抄补完全,且奏请改建西湖行宫为图书馆,网罗典籍,入藏其中,浙省教育基础,于以攸固。
袁嘉谷以滇籍人任浙江提学使,任内发起和创办了浙江图书馆,而浙江人叶尔恺又任云南提学使,也是在其任内办起云南图书馆,于是袁、叶二人相商,将滇,浙两省的刻本互相交换,经双方同意后,都把官书局给自己馆印刷的书,各印份送对方,双方互不收费,形成了滇、浙刻本互换,使一批有研究云南文献价值的驰名全国的浙本,成为云南省图书馆成立初期入藏较丰富,质量较高的一批图书。这批渐本对后人研究云南文献有很大帮助。
袁嘉谷在杭州提学使任内,浙江两级师范监督夏震武封建思想严重,要师生按品级穿戴礼服到礼堂拜见他,教员不从,教务长许寿裳、教员周树人(鲁迅)等与之辩论,夏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侮辱教员,引起罢教。夏悍然撒去许之职务,许不服,向提学使上诉,杭州各学校均罢课响应,袁查清情况,接受各校师生请求,毅然将夏撤职,风波遂息。
辛亥革命后,他率眷归里,都督蔡锷聘为参议。民国二年(1913)膺滇民之选为国会议员赴京。时清史馆开,聘他为协修,任选举、文苑、大臣、地理(云南部分)诸门编辑,常与缪荃孙、梁启超等商榷清史体例。越年归滇,嗣后笃志著述,不问时政,以表彰先贤,诱掖青年为己任。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派章太炎到滇联络唐继尧。他与袁嘉谷谈史学,十分投机。日后章常说:“袁君精研史学,我不如他。”
1914年与赵藩、陈荣昌发起辑刻《云南丛书》,袁任编纂审查员。
1923年,云南省创东陆大学,校长董泽聘他主讲国学,从此他讲学不断,直到终年。他讲课每周两小时,所授以经学为主,旁及考据词章义理,因材施教,不限一科,命学生各习所好,希望能各有成就。至暑假则专门讲诗法,以浓厚的石屏乡音朗诵诗句,音节抑扬,娓娓动听,更增诗之韵味。每当先生讲课之日,听众除学生外,好学之士,往往临时加人,面叩笔录。校内“至公堂"可容五六百人,经常满座,下课后,学生趋前问难,均一一解示。每有好书出版、常购赠学生,对学生的好作品,口诵不忘,先后汇集为《东陆诗选》数卷,并为之序,尽力表彰,以资鼓励。他育才不分亲疏,爱如家人,如得知预科六班高材生李乔家贫,难以求学,即商得陈鹤亭(云南政务委员)和李恒升同意,,由后者资助李乔赴美留学。计划商定后,不料李乔悄然去沪,事虽未成,但袁培植后进,至诚感人。
他精考据,擅长诗古文辞,书中凡关于滇事者,随见随采随编,正其伪误,补其缺略,旁搜博拾,成《滇绎》四卷。这是袁氏一生的主要著作之一,专叙滇省历史掌故。滇省自元明以来,屡有志乘、图经之修纂,清代又有阮元的《云南通志》、师范的《滇系》、王崧的《备徵志》、倪蜕的《滇云历年传》。这些志乘,广徵博取,规模大备;但只是着重于辑录载记,敷叙故实。至于辨析疑误,补苴罅漏,则未顾及。袁氏精乾嘉学派考证之学,在备览滇省志乘,博究群书之余,以治汉学的方法,采掘辑录,融会贯通,而成此书,其体裁仿王应麟《困学纪闻》、顾炎武《日知录》,随手纂录,事各为篇。其内容可分为三:(一)辑示:《通志》、《备征志》《滇系》诸书,徴取史乘不下数十百种,但大抵都是求之诸史传及郡国志乘之记载,且时有取大漏细之憾。《滇绎》辑录旧闻,以补充《通志》诸书已采用而有遗漏的,或者是诸书未曾引用的典籍,无不一一备录,以补诸书不足。(二)考证:袁氏治学,以“勿轻信,勿轻疑”为宗旨,凡有疑义,务必详细考证,《滇绎》于滇省史事,多所辨析,旁引群书,以考订其传伪流变之原委。如“滇池”之名,“金马碧鸡”、“爨氏世家”、“孟孝琚碑”、“马哈只碑”、“两爨碑”、“祥光碑”等,皆有论证,辨清元明以来,野史杂出怪诞不经之说;并抨击《记古滇说》、《滇载记》、《南诏野史》诸书,不遗余力。因诸书以伪乱真,经袁氏考证对数百年来溷乱杂厕之滇史,有纠谬廓清之功。(三)记载:专收录有关滇省轶闻遗事,历史掌故,为研究地方史提供资料。袁氏自序云:“滇省吾乡也,吾游数万里,觉可恋可眷之地,莫若滇焉。读《滇志》、《滇系》诸书,犹有管窥之助,因随笔之,名曰《滇绎》....."语词谦逊。其实《滇绎》之作,乃补《云南通志》、《滇系》诸书之不逮,有此鸿篇,使滇省志乘,更为完善。此书于1923年开始登载于《东陆大学校刊》创刊号上,后该校编印《东陆大学丛书》,此书为首先选刊出版,数十年来,屡有书局、出版社再版,1988年,省馆尚复印出版。1924年所著《卧雪诗话》八卷,由崇文印书馆铅印。此书是随笔体,内容为论诗法,评古今作品,存近人作品。各卷中逐一阐述诗的韵、律、声等格律,及对我国历史上诗人名家以及滇人优秀作品的评价。
1927年,省府聘为高等顾问。《卧雪堂诗集》12卷印成,收集所作古近体诗共770余首。夏,王国维死。袁于1928年8月12日在东陆大学演讲,其赞王的治学精神及成果,说:“和董校长商议去请他来云南讲学,结果不有请成”。
1929年,中央令各省纂修通志,袁被聘为顾间,参与研拟纲目、凡例。编《移山簃随笔》成。此书是数十年读书心得,旁搜博览,考订得失,仿《日知录》例编次成集。
袁嘉谷钟爱英才,对天资颖悟,有远见卓识的青年学生,爱护备至。在革命形势高涨时期,许多有为青年都秘密加入党的地下组织。1930年国民党在云南大举清党,逮捕和屠杀革命志士。每当这些青年处于危难关头,他基于重德惜才之忱,总是挺身而出营救脱险。兹举几例如下:(一)东陆大学一班生浦汉英(昭通人)在浙江义乌被捕,他闻讯后,不管途程遇远,急设法援救,浦终于获释;(二)东陆大学五班生李子坚(字希白,石屏人)在昆被捕,生命危殆,李父急求救于袁嘉谷,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出面营救获释;(三)省一中学生杨东明(石屏人)亦被捕,托李乔代为求救,袁慨然答允,杨终于恢复自由。为感再生之恩,杨以豆腐干等送呈,袁拒收说:“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杨多次到袁府聆听教诲,袁书联一付赠杨,联云:“自古大才难为用,故国平居有所思。”寓意深刻,箴言可贵。
袁自母亲逝世后,即学佛诵经。1931年已届花甲,他说:“我生在云南,壮而游,老而归,六十年读云南书,应有光大云南之作以报云南”,表达了致力于滇省文化之凤愿。该年通志馆正式成立,袁氏主笔《云南大事记》,书成后由东陆大学石印。全书14卷,始自唐尧迄清宣统辛亥共4268年历史大事。全书取材精审赅博,采经史传志地方志乘及金石文字杂记随笔约数百种,列其要者为纲,纲下则胪列有关之文献,以见其详,皆注明出处,事有错误淆乱者,则加按语以订之,此书是集滇省通史之大成。又刊印《孔子弟子籍》一卷。袁氏素尊孔学,服孔子之教,专著此书以尊孔学,倡导孔子之教育方法。1933年,《卧雪堂文集》22卷编成付印,此为经正书院课作暨历年骈散文之总集,凡343篇。袁于经于史,均有专著,此书则博览兼包,经学、史学、政治、地方掌故,大抵皆备。又由门人于乃仁、于乃义述记之《讲易管窥》3卷,于1935年收入“云南大学丛书”。袁自作序,述其教育宗旨及政治观点。
抗战前夕,日外相发表“对华三原则”。先生闻之忧心忡仲,对子女说:“人知爱国爱家,必以学问、经验立其根本,处心积虑者久矣;我则人民知识犹浅,不暇自顾,徒以大国自豪,人侵我,我不备,战事起,人民涂炭,吾不忍见之矣。”
1937年,袁氏已66高龄,时,《滇诗丛录》编成,共100卷,此书是苦心搜集滇省文化的结晶。同时修《石屏县志》40卷成。他深怀爱滇爱乡之心,认真编纂此志,除方志必具之各门外,欲体现石屏为“文献名邦”,乃仿班固《汉书·艺文志》例,在艺文志中罗列石屏人之精作,独显其特色,曾被誉为“滇省各县志之冠”。
七七事变,袁念四十年前论世衰道微之言,不幸而言中,喟然叹息,以致忧国成疾,病中起草《责倭寇》,未脱稿,竟于12月23日逝世。袁嘉谷是我省硕儒,道德文章,人所敬仰。他素有倡学风,育人才,救弊起衰之志,辞仕归里,征文考献,表先贤,范后人,诲人不倦,其素志已落实到行动上。生平著述27种,纂辑27种,讲稿2种,写本2种,校正云南文献84种。已出版和已印刷之著作于文末择要介绍其书目。
附注;
一、主要著述
1.《卧雪堂文集》,1933年崇文印书馆石印。
2.《卧雪诗话》,1924年崇文印书馆铅印。
3.《卧雪堂诗集》,1927年云南开智公司铅印。
4.《卧雪堂诗集续篇》,1935年东陆大学印。
5.《卧营堂诗续集》。1938年孙乐印。
6.《讲易管窥》,1935年云南大学印。
7.《移山籍随笔》,1948年印。
8.《滇绎》,1923年东陆大学印。
9.《乙春课经录》,袁之讲授由于乃仁、施子愉等录出,袁之《序》写于1936年。
二、资料来源
根据《袁嘉谷专辑》(1993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中的《袁嘉谷纪年录》、《简论袁嘉谷的学术成就》等编写。
(李生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