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滇池浪 曾拍云大门
作者:文雨时间:2005-10-24

说滇池波浪可以拍打云大门,今天听来近乎天方夜谭,然而这确是历史事实。

元代以前,翠湖和滇池连成一片,翠湖是浩淼滇池的一片水域,滇池浪曾拍打云大门,不是想像。当时今翠湖,有人称之为翠湖湾,其湖岸线比今翠湖北路、青云街、翠湖南路一圈还大。翠湖边有一海潮巷(现大兴坡),巷内有海潮庵,还有一条海源巷,都是滇池所及之处。

元代时期,多次疏通海口,滇池水位下降。明代初年,修建昆明西门城墙,沿今东风西路而筑,翠湖湾才和滇池分离,并从此永别,翠湖被围在昆明城内,滇池被隔在城外,潘家湾成为新的湖岸取代了翠湖湾。城内的原滇池水域称为九龙池,相传有九个泉眼出水。城外的湖湾因在府城西,又称西湖,是贵族达官的禁苑。西湖与九龙池(今翠湖)仅“畦步间”。

明清时期,翠湖迅速淤缩。加上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建新府”,今科技宫、省图书馆一带皆变成陆地,建成吴三桂的洪化府,“极其壮丽”。但这时翠湖仍有水道与滇池相通,故湖水旺盛,清流如练。从洗马河(今翠湖西路)、通城河(今省图书馆前至东风西路)过洪化桥,经小西门外入玉带河(即护城河),再流入盘龙江抵滇池,从那里赶考赴试,可从水路乘船直达贡院坡脚。清代,九龙池仍叫菜海子,后渐为文人称为翠海,又改称为翠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在翠湖中心露出水面的小岛上修筑海心亭。嘉庆元年(1796年)又挑土填塘,扩建为莲华寺,后改建为湖心亭。后又陆续建起楼亭桥榭,将翠湖建成贡院泮海,渐成游览胜地。

时过境迁,今日的滇池湖岸,已远离云南大学5000多米,“昔日滇池浪,曾拍云大门”,不过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