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谷与浦光宗
作者:刘兴育时间:2017-12-21

在省交通厅干休所,离休干部浦光宗家中悬挂着一幅由著名书法家袁嘉谷在20年代赠与他的一副对联。上联:读书须识得头脑,下联:为人要立定脚跟。苍劲有力的十四字浸透着袁对浦的期望和深情。浦指着这幅对联谈起当年他与袁的一段师生之情,仍是激动不已。

袁嘉谷(1872——1937),石屏人,人称“径耳无遗,触目成诵”,被视为神童。光绪29年(1903)清廷开经济特科,尚书魏光焘荐袁应试,榜发列第一,袁成为有科举考试以来云南唯一的状元。光绪30年(1904),他被派到日本考察教育,兼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对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十分赞叹。逾年回京,调为学务处副提调,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国史馆协修。当时清廷废科举制度,推行学校教育,他积极参与这一改革,承担了编写大、中、小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的任务,从此我国学校采用教科书教学。

1923年,云南首创东陆大学,校长董泽聘袁嘉谷主讲国学,从此他讲学不断,直至终年。他讲课以经学为主,旁及考据词章义理,因材施教,不限一科,命学生各习所好,希望能学有成就,这具有不同一般教授的大师风度。每当袁讲课之日,听众除全校学生外,好学之士往往临时加入,面叩笔录。可容四、五百人的校内“至公堂”经常满座,下课后,学生常常趋前问难。每当好书出版,常购赠学生。对学生的好作品,口诵不忘,先后汇集为《东陆诗选》,并为之作序,竭力表彰,以资鼓励。

浦光宗1923年进入东陆大学预科,后升入土木系,1928年毕业。是云大(即东陆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几十年来,他为我省的公路桥梁建设作了不少的贡献。1949年以前曾任过省公路局局长;解放初期就任交通厅副厅长,曾亲自参加指挥过我省一些重要公路桥梁建设。他虽是土木系学生,但爱好文史,更仰幕袁的学识。每次讲课,浦都争坐前排,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期末考试,袁出的题目内容广泛,包括诗词、散文、考据等,让学生自选题目,堂下完成。浦爱好文史考证,其中两篇文章深受袁的赏识,一篇是《杞宋轶事考》,另一篇是《稷下先生考》。

《杞宋轶事考》是1926年浦写的文章,该文对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作了考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最后写到:“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袁对该文评了98分,并作了批示:“此题殆古人所未作,作者亦所得不少。以臆料之,数年之功,可穹群笈以成完璧不难也”。“仓猝成文, 即有可观,再加以十年、二十年,何所不成?勿自画也,勿自矜也!”

浦在写《稷下先生考》时,考证了稷下先生的由来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袁评卷后给了该文“首名并奖书10部”。1929年,浦随同学出游,在南京停留时,到江南图书馆借阅清代汉学家所著《孟子四考》等书。对稷下所在的人物及出生年月进一步作了考证,并将文章寄给袁。袁复函:“汉卿老弟,接赐书知壮游之余小住金陵,真幸福也。鄙人有志末遂,事事望弟等继长增高,终身读书。即如我命作各题各书,弟作多佳。今又得多书考证,兄喜而不寐。”而后又对浦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威王和宣王是一个人的观点表示赞同。他写到:“齐威宣为一人,此大妙解,一切疑难皆解。”并称谓“威宣一声之转。”

1928年,浦大学毕业前夕,请袁写幅对联留作纪念,袁欣然提笔写下本文开头讲的那幅对联。

浦毕业后,离开东陆大学,但仍与袁书信不断,往来频繁,成了忘年之交。1930年,浦在浙江义县因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而被捕。袁闻讯后,焦虑不安。曾在浙江做过提学使兼布政使的袁,利用上层社会关系来参与营救浦,最终使浦获释。

1937年,时任宣(威)昭(通)公路工程分处主任的浦光宗闻讯恩师袁嘉谷的逝世而悲痛万分,他以尽快修通这条长300多公里的公路作为学生对恩师的最好缅怀。

他时刻铭记恩师的教诲,七十多年来,恩师送他的那幅对联伴随他渡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问及对联含义,浦说“上联意思是要我集中精力读好经、史、子、集几部名著,认为这些名著可教其做人,明辨是非。就学习马列著作来说,也是汗牛充栋,究竟初该读哪几本也至关重要。下联讲的是做人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要左右摇摆。”

1997年在举办袁嘉谷诞辰125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已是94岁高龄的浦光宗还挥笔撰文,抒发对恩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