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济(1906—1980),福建福州人,“战国策派”主要代表人物。早年曾留学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专长于政治学,也是莎士比亚专家。1937年至1942年执教于云南大学,曾任文法学院院长及政治经济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踏入我国,东三省沦亡。林同济目睹此景,曾认真思考过“日本在开始全面并吞中国,谁能制止它”?他是较早在东北问题研究上意识到这一点的学者之一。在了解国际舆论对日本和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现实情况后,林同济提出:这是一个讲求“力”的时代,“力”是一切,各国之间的博弈其实就是“力”的角逐。他认为,到了20世纪初,国与国间的“力的大拼”已成为时代的中心现实。因此,在林同济看来,在日本全面侵略急转直下的关头,中国唯一的出路是“组织国力,抢救自己”。此时,林同济逐渐产生以“力”为母题的思想,这也是他后来提出的“‘战国时代’‘尚力政治’说”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天津局势骤变。时任南开大学教授的林同济护送家人离津赴滇。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聘请他为文法学院院长并兼任政治经济系主任。林同济在云南大学主持系务期间,竭力整顿系务,充实教师阵容。他将该系分为政治与经济两组聘请获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的王赣愚等到政治组任教,聘请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央研究所研究员的朱炳南到经济组任教。在林同济的努力下,政治经济系得到积极发展,教师阵容不断壮大。1941年,经教育部批准,该系一分为二,经济组扩充为经济学系,政治组扩充为政治学系,林同济被聘为政治学系首任系主任,并主讲“政治学”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相关课程。其中“独裁政治”是一门针对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当时国内能系统讲授此课的教授屈指可数,政治系只有林同济讲过此课。同年,林同济与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共同发起成立“社会经济研究所”。为了培养研究之风,他筹集资金购置图书,组织教师开展云南县政调查,出版了《人文科学》季刊,举办“现代学术系统演讲”,主讲人均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及云南大学知名学者,此举颇为各界人士所称道。
1940年,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贺麟为中心,创办《战国策》半月刊。为了表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态度及积极的入世精神,他们以古代的谋臣或策士自诩,因此被称为“战国策派”。“战国策派”以重建中国文化为宗旨发表大量文章,主张文化形态史观,提出文化重建构想,大谈“大政治”学说,抨击官僚传统,检讨国民性,提倡民族文学运动,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一时间名声大噪。
1942年,林同济受聘于上海复旦大学并担任该校比较政治学教授。1945年,林同济在上海着手创建一所大规模的西方思想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该图书馆被关闭,藏书归入上海图书馆。1949年后林同济担任复旦大学英语及西方文学教授,成为颇有影响的莎士比亚专家,曾翻译多部莎氏著作,但只有《哈姆雷特》手稿保留下来。1958年被划为“右派”,后获平反。1980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