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瑶(1894.12—1968.2),1932年—1937年任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校长
何瑶(1894.12—1968.2),字元良,云南石屏县人。他生活在世代书香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1908年他考人云南方言学堂,1914年被保送到青岛德华高等学校,接着转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了一年,1915年到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学习,1917年到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21年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在费城巴尔温火车头公司实习,并在美国各地考察。
1925年,何瑶回国后,受聘到东陆大学任教授,1926年到1930年任东陆大学的会计长兼数学、热机关学教师。1930年任工学院院长。1932年秋校长华秀升辞职,省政府令委何瑶代理校长,1937年4月,到省府任职。
在何瑶任校长的5年中,学校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1932年至1934年是省立东陆大学后期2年,1934年至1937年是省立云南大学的头3年。为了符合南京国民政府办大学的规定,学校进行了增院增系增设课程的改革,但因缺少经费,无力聘请省外教师,为了保证老系课程和新系新课的开设,师资只能就地取材,许多课程由学校主要职员(大多是留学生)兼授。1932年,何瑶根据学校的发展和省内的需要,对机构进行调整,将文学院改为文理学院,增加了法律系和数理系;又增加了教育学院,其下设教育系和师范专修科。1934年改省立东陆大学为省立云南大学后,何瑶又对教学机构作了调整,把数理系并入工学院,改名为理工学院;撤消文理学院,组建文法学院。文法学院下设政治经济系、法律系、教育学系、中国文学系;另外还单独成立了医学专修科、附属高中部等教学单位。1936年在校学生已经由过去的100余人增加到302人。
东陆大学(即云南大学)成立初期,为了保证生源和学生质量,于1927年成立附属中学。1930年后东陆大学由私立改为省立,附中被裁减。何瑶任校长后,为了给教育系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为大学准备生源,在1936年1月向省教育厅提出再办附属高中的要求。他在给教育厅的报告中写道:云南大学“学生对于教育的一切法理,必须加以实习,以资印证;而且现代中等教育新近输入的理论方法,亦须加以实验,以供采择;兼之大学本科入学程度亦逐渐提高,更不可无附中以资准备。”在他的努力下,停办了五年的附中于1936年2月恢复招生。
何瑶在增加学校设备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1935年,他向中英庚款董事会申请了一万元,用于添置理化仪器、药品。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舍也显得十分拥挤,经他多方努力,1936年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新币55万元,用于建盖理工学院。有了经费后,他又申请划拨土地,省政府于当年将云大毗邻的昆华中学全部校舍拨归云大,作扩建理工学院的校址。1935年蒋介石来云南“国剿”长征红军,以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行辕"。当时,蒋介石对云南有色金属大感兴趣,强调云南将成为工业中心。5月15日上午,传见昆明大中学校校长,下午又单独召见何瑶,对云大矿冶系表示特别的关心,当了解到经费太少后,允按中法庚款补助并"慰勉”何瑶,要他加强理工科人才的培养。蒋介石离开云南不久,6月初,云大接到中央庚款董事会通知,补助云大添置理化器械费一万申洋(相当于旧滇币10万元)。同年12月初,南京教育部特派西南专员陈礼汇视察云大。陈对云大采矿系颇为重视,何瑶抓住时机,将充实采矿冶金系所拟购置的相应设备所需经费的报告面交陈专员,之后获得国币40万元。何瑶用这笔钱,充实了采矿冶金系必要设备,更新了学校的动力厂、金工厂及测量仪器的设备等。
1935年2月,何瑶分别致函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陆军大学校长杨杰等,请求帮助云大争取中法教育文汇基金董事会的补助。几经努力,终获批准。1935年7月,云大旅沪人士张启贤电告:“云南大学何校长,庚八万,分两年付。”
何瑶担任云大校长后,立志要建医学院。1932年,先办医学专修科,1933年开始招生。他为创办医学院,在人才、资金、设备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8月,何瑶向中法教育基金会请求拨款充实设备建立医学院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四条理由,其中写道:“云南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且人口稀少,多是蛮烟瘴雨之乡,疾疫流行,人难久住,欲建设云南,开发资源,则对瘴疠的驱除,医药行政组织建立及医疗设备和人才的充实尤其重要。而医学院者,即负此重大责任也。”“云南医药人才缺乏,先后由国内外医科学成回滇服务者,尚不足省市局部之用,则其余各地医药人才之缺乏可想而知。于此,充实本校医学院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此报告,1936年中法基金会补助云大国币10万元,用于采购医学用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创办医学院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必要的设备,1937年云大医学院正式招生。
面对云南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现实,1937年3月,何瑶对学校教育系系主任所提的“在教育学系增设图书馆课程”一事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支持。学校及时拟定图书馆学课程计划,呈请教育厅龚厅长审核办理,并很快得到批准,在教育系下设立了图书馆学课程。该课程下设有图书经营法、分类法、编目法等;每周授课2小时,一学年授完。图书馆学课程成立后,教育学系四年级学生,全部按要求增学了此门课程。此外,在省图书馆供职人员以及有关的校外人士都来选修图书馆课程。此举为我省图书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做了重大贡献。
何瑶在任职期间,重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开设有专门的军事管理训练课程通过对军事训练来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观念。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强调大一基本英语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达到能读原文教科书的目的,除医专大一、二学生必修德文和日文外,其他各系大一学生都必修英文。文法学院的法律政治经济二系三、四年级学生都从德、日、法三种语言中选学第二外语;理工科学院各系则规定在二年级时必须修第二外语。何瑶在任职期间,注重科学研究工作。1934年1月出版了《云南省立东陆大学校刊·第六届毕业纪念号》,该书收集了师生所撰写的社会科学论丛5篇、自然科学论丛5篇、教育论丛3篇、专载1篇。1934年学校和教育厅、云南通志馆等共同发起复测昆明上空北极星辰数据。他作为这次测量的主要负责人,对这次观测的成功完成做出了贡献。该点是我国第一次用新法测绘最早、最准确的昆明经纬度基测,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被称云南第一天文点。为纪念这次观测的成功完成,在测量点建立了一块纪念碑。何瑶在碑上题写碑名,至今仍可清晰地看到他当年用篆体写的“云南大学天文点”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该点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1936年,学校已有教授39人,其中专任教授11人,师资力量得到充实提高。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31年到1937年12月,共有本科毕业生174人,专修科毕业生165人(其中医专27人,师专毕业生138人),共计339人。在校生人数也从1930年的165人发展到1936年的302人。毕业生与在校生人数比私立东陆大学时期多2~3倍。
1937年7月,何瑶调到省经济委员会任专门委员。
1938年后,他到云南五金器具制造厂任厂长兼工程师,以后曾担任云南省建设厅农具改进所所长,模范工艺厂厂长等。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接管了他所在的工厂,他对接管一事积极支持。在“革大”学习之后,于1952年到云南省工业厅技术处任副总工程师,分管机械工业工程。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调到下关工作,1962年摘帽,1979年由省委工交政治部为其平反,他于1968年2月去世。
附注(资料来源):
1.省机械厅史志办提供的有关资料。
2.省档案馆有关资料。
3.《云南大学志·总述》,丁宝珠编撰,1993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4.《云南大学志·后勤综合卷》资料,谭茂森编。
(刘兴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