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
作者:张维时间:2023-03-08

李广田(1906.10—1968.11),1957年5月——1960年任云南大学校长

李广田(1906—1968),原名王锡爵,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的农民家庭,周岁时过继给舅父李汉云,改姓李,名广田,字洗岑,笔名曦晨、李曦晨、黎地等。

李广田童年时便参加一些农活,随祖父读《百家姓》,1914年入私塾读《三字经》、《弟子规》等。1921年,高小毕业后他进了县城二年制的师范讲习所。才读了一年半,便被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聘去做教员。他教了一学期后跑到济南考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这时正是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李广田受到了很大影响,满怀热情地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和几个同学成为书报介绍社的骨干,向同学们积极介绍新文学作品和苏俄作品,宣传新思想。他因此于1928年3月被山东军阀逮捕人狱。一个多月后,北伐军打到济南,他才获得自由。出狱后他先到偏僻的陵县教了一学期小学,又到曲阜二师附小任教半年,然后于暑假中跑到北京报考大学。

1929年秋,李广田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二年后转入本科英文系。他颇受西方浪漫派、颓废派、象征派的影响,热衷于写诗和散文。1930年2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散文,并以诗会友,与同系的卞之琳、哲学系的何其芳互相切磋。他们三人大学期间的诗歌习作辑为《汉园集》于1936年出版,他们因之被称为“汉园三杰”。

李广田1935年北大毕业后回到济南教中学。1936年3月出版了他的第一个散文集《画廊集》,显示了清新自然、朴实浑厚的风格。同年底出版了第二个散文集《银狐集》,集中的文字“已很少有个人的伤感,或身边的琐事”,写法也“渐渐地由主观抒写变向客观的描写”,标志着他散文创作的日趋成熟。

抗日爆发,日寇侵入山东,李广田随济南一中流亡,跋山涉水,经河南、湖北进四川,在设于罗江县的六中四分校任中文教员。他在流亡途中目睹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下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并接触了一些地下党员,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力量。他在抗战中重建了生活态度,也确定了新的文学观点。教学上,他置国民党的教材于一边,自行选编活页的“国文讲义”,讲授鲁迅、高尔基、果戈里的作品和有关抗日的文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传播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进步思想,鼓励学生走上革命道路。1941年2月,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解聘,学校继而也被解散。经友人介绍,他进到设在四川叙永县的西南联大分校任教,一学期后,他随分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大期间,李广田开始用马列主义讲授文艺理论,参加各种进步的学生活动,热情支持学生组织进步的文艺社团和创办文艺刊物、壁报,并担任了文艺社、冬青社等社团的导师。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广田与进步师生一道,坚持罢课斗争,参加游行示威和为四烈士守灵、路祭、送殡等活动。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李公朴、闻一多,李广田义愤填膺,毅然用真名发表杂文和诗作,表达对民主斗士的敬意和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控诉。他在血的教训中“了解了更多的事实,也确定了更大的信念”,决心踏着民主斗士的血迹前进。

李广田在联大期间勤奋写作,著述甚丰,相继出版了散文集《圈外》、《回声》、《灌木集》,短篇小说集《欢喜团》《金坛子》以及评论集《诗的艺术》;还完成了毕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表现反蒋、抗日、向往解放区这一主题的《引力》。这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小说于1948年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文艺界和读者的重视。日本作家冈崎俊夫将它译成日文后在日本再版达11次之多。

“李闻惨案”后,李广田随联大复员北上,到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他积极参加进步师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慰问被反动军警打伤的学生,发表谴责国民党法西斯暴行的讲话,遭到国民党通缉,后经朱自清介绍转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经过现实斗争的教育和艰苦的思想探索之后,李广田于1948年7月秘密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并不顾个人安危,冒险保护地下党的同志,很好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保护学校,团结知识分子”的任务,迎来了清华园的新生。

1949年初,北平解放,清华成立校务委员会。李广田自上年朱自清逝世后便继任中文系系主任,此时又被选为校务委员。同年7月,他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全国文联委员、文协理事。1950年6月,参加全国第一次高教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和周总理的接见。7月,北京市文代会召开,他当选为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兼组织联络部部长。11月,担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主管文科教学、科研和外国留学生工作。次年初,应邀参加中央文学研究所的筹备工作并讲课,受委托负责编辑《闻一多选集》、《朱自清选集》并作序。

1949年前后的这几年间,在繁忙的教学与行政领导工作之余,李广田还先后出版了《文学枝叶》、《创作论》《文艺书简》《论文学教育》等四本文艺评论集和一本放文集《日边随笔》。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李广田调任云南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他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知识分子,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领导了学校的思想改造工作和教学改革,并妥善处理了院系调整工作,尽管繁冗的行政事务占去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仍对教学抓得很紧。

1956年,李广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列席“八大”,他升任校长。在1959的反右倾斗争中,他因直言不讳地表示了对大跃进和教育革命中某些问题的看法,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行政上降为副校长。

李广田从1952年至1959年主持学校工作期间,是云南大学教学科研工作较好的时期之一。在团结知识分子、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李广田做了大量工作。

1962年初,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甄别错误处理的干部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中央监委看了云南省委上报的李广田的材料后提出: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证据不足,应予纠正。于是,得以平反,恢复了李广田的党委常委;鉴于已有正校长,故校长职务未予恢复。

甄别平反了!戴了三年的“右倾”帽子终于摘掉了!李广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他感到党始终是信任自己的。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不是削弱,而是更加坚定了。他的工作劲头更大了,更具体更细致地抓教学,常常深入课堂,到各系听教师讲课,听学生的课堂讨论,同学生讨论问题,经常参加教研室的活动。他还精心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从出题目,审查发言稿,到主持开会、插话,都很认真,一丝不苟。特别重视师资培养工作,既热心又严格,他查看青年教师的进修计划,发现要求较松的,便找本人谈话,热情进行批评帮助。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亲自出题并主持考试,人们称为“殿试”,传为美谈。大家都说:“李校长是用诗人的热情来办大学的。”更为可贵的是,甄别平反后,李广田总是以事业为重,质朴谦逊,不计较个人得失。甄别后他在北京碰上友人臧克家,谈及此事,李广田态度温和,丝毫没有自是之感。

甄别平反,也给李广田恢复了不少文学的兴味。1962年4月,他一气呵成,写下《山色》、《不服老》、《同龄人》、《花潮》及《或人日记抄》等五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抒发了他这个时期的舒畅心情。其中尤以《花潮》名噪一时。 这个时期,党和国家正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国开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李广田个人的问题,也得到正确解决。他感到社会主义祖国“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再也抑制不住激荡的心潮,妙思泉涌。借记昆明圆通公园赏樱花的情景,纵情描绘春光,讴歌如花似锦的新生活,讴歌创造新生活的人们,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从1959年起,李广田还热心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他注意搜集云南和贵州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口头创作。1959年他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委托,重新整理了撒尼族长诗《阿诗玛》,并写作长篇序言。在原整理本的一千八百余行的长诗中,李广田修改了二百五十多处,付出了辛勤劳动。重新整理本出版前,他坚持不写自己的名字,出版之后,又坚持不要稿费。有关单位曾三次将稿费送到门上,他分文未取,请他们将稿费转赠给阿诗玛的故乡----路南的撒尼人民作为文化活动经费。1961年,他重新整理了傣族叙事诗《线秀》。1962年又整理了傣族民间传说《一滴蜜》。次年,为云南各民族民歌选集《金花银花献给毛主席》作序。后来《阿诗玛》撒上银幕.李广田应邀担任电影《阿诗玛》的文学顺间。这段经历,在“文革”中竟成了他的一条“罪状"。

1964年底,李广田带领中文、历史两系师生到大理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体人员在大操场集合乘车出发。临行前,他分头去悬切地嘱咐二十多部汽车的驾驶员说:“同志,请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产明!”每部车子都嘱咐道,间学们都很感动----多好的老校长啊!可是,在他们走后,却有人说:“李广田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因为他积极肯干,忘我劳动,不计个人得失,所以暂时不划不整。”

第二年九月李广田带队返回学校,准备开展文科半工半读的工作。一回校后,就被责令检查文艺思想和教育思想。以后又于1966年初被责令在党员系主任学习会上,“带头"作关于文艺思想与教育思想的检查。会后,由专人根据李广田的发言整理了材料,并将材料上报省委。一场罗织人罪的政治陷害就此开始了。

1966年5月10日,学校内突然贴满了声讨李广田的大字报。第二天,全校召开声讨邓拓、吴晗大会,会上高呼口号:“揪出云大的小吴晗!”接着,工作组进驻云大,有人说:“闭着眼睛划李广田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也不会错!”

李广田做梦也没有想到,他首当其冲地成了“靶子”。于是,他那早已甄别平反过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问题又被重新翻了出来,甚至连党内审干时他的自传材料也被抛出;还宣判他重新整理的《阿诗玛》是大毒草;又对《花潮》、《或人日记抄》等几篇作品进行无限分析,断章取义,上纲上线,罗织罪名。6月24日,批斗开始,从此,无休无止的侮辱接踵而来了。

对李广田的批斗越来越升级。挂黑牌,游校,体罚,拷问,拳打脚踢....李广田1948年在清华大学掩护地下党员梁朋躲避敌人搜捕这件事,也被诬蔑成“和刘少奇一样的内奸行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粗野地用鞋底抽李广田的嘴巴,让他持牌罚跪,围着操场弯腰跑圈,他差点被打死。

9月12日,李广田被抄家封门。14日,被打人学校自设的“劳改队”监禁“劳改”。在那些“红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日子里,李广田受尽了凌辱和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他面容枯槁,骨瘦嶙峋,身心备受摧残。在经受了长达二年的非人折磨与侮辱迫害之后,1968年11月2日,李广田含冤辞世,终年六十二岁。

在李广田被迫害致死的八年之后,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和代价,终于将林彪、“四人帮”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理林、江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判决书》中,特别列举了被他们迫害致死的全国九位著名的教授,李广田即为其中之一 。

1978年8月,党和人民正式为李广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作出公正评价。云南大学党委举行平反大会。教育部、文化部、作家协会、全国文联、清华大学党委等单位和个人送来的花圈摆满了大课堂;挽联、挽诗、挽幛挂满几道高墙,唁电不绝...人们以各种方式对著名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李广田表示沉痛缅怀和深切的悼念。

附注:

一、主要著作

1.《画廊集》(散文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

2.《汉园集》(诗合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

3.《银狐集》(散文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1月。

4.《雀蓑记》(散文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5月。

5.《圈外》(散文集),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3月。

6.《回声》(散文集),桂林春潮社,1943年5月。

7.《灌木集》(散文集),开明书店,1944年2月。

8.《欢喜团》(短篇小说集),桂林工作社,1943年10月。

9.《诗的艺术》(文艺评论集),开明书店,1944年12月。

10.《金坛子》(短篇小说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12月。11.<引力》(长篇小说),上海晨光出版社,1947年6月。

12.《文学枝叶》(文学论文集),上海益智出版社,1948年1月。13.《日边随笔)(散文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5月。

14.《文艺书简》(文艺评论集),开明书店,1949年5月。

15.《论文学教育)(文学论文集),上海文化工作社,1950年2月。

16 (散文三十篇》(散文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4月。

17.《春城集》(诗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10月。

18.(阿诗玛》(民间叙事长诗,李广田重新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1月。

19.《线秀》(民间叙事长诗,李广田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1月。

20.《李广田选集》(诗与散文合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1977年。21.(李广田散文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

22.《文学论》(上卷),香港昭明出版社,1981年11月。

23.《李广田文学评论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24.《李广田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25.《李广田文集》(五卷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1986年6月

二、资料来源

1.《李广田文集》(五卷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986年。

2.《李广田传》(张维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维)